因为单晶硅片的‘空隙氧’含量要比多晶硅片高一个数量级, 形成单晶光伏组件在初始使用的几天内输出功率产生急剧性下降。也就是说,单晶光伏组件的‘初始光致衰减’远高于多晶光伏组件。那么,这两种技能在长时间户外‘实战’中的体现又怎么呢?
因为实践使用环境千差万别,要想科学的答复这样的一个问题,咱们必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走运的是,咱们在澳大利亚DKASC第三方测验渠道上,查询到了八年的不间断数据。
该测验渠道始建于2008年末,坐落澳大利亚艾丽丝斯普林(Alice Springs, AU),由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澳大利亚沙漠太阳能研究中心进行运营保护,并供给各厂家电站体系的发电量前史查询和实时显现。该渠道还免费对外开放,有爱好的光伏同仁能够去澳洲当地检测查验,也可拜访DKASC的网站获取电站信息。该测验渠道为不一样组件的发电量差异供给了牢靠精确的数据来历。
自2008年, 全球共有24家组件制作公司先后自愿将自己的组件体系送去DKASC渠道测验,包含来自我国的阿特斯,天合和中电光伏。现在,DKASC共有42个电站体系,其间25个多晶体系,9个单晶体系,其他的是各种薄膜电池体系,最长的电站体系已运营了八年。
秉承谨慎治学科学干事的工作态度和办法,咱们选取了在2010年9月到2016年8月间,用相同方法装置的单、多晶体系的发电量,对其年度归一化后的发电量做多元化的剖析比照。
为了扫除不同公司之间的工艺水平和选用的组件封装资料对组件发电量的影响,咱们又选取了2009年5月份装置的BP Solar公司的两套多晶和单晶5KW体系, 以及2010年5月装置的Sungrid公司的两套多晶和单晶5KW体系来进行发电量比照,如图2和3所示。
令人震惊的是,光伏学术界一般以为单晶的‘初始光致衰减’比多晶高1%-1.5%。假如单晶比多晶少1% - 1.5%的发电量能够解说。但户外电站多个方面数据显现, 单晶的实践发电量比多晶组件削减的份额远超过了“初始光致衰减“的差值(1%-1.5%)。这个现象在国内的若干单、多晶组件同地址装置的电站中也重现了。
有一种或许性是单晶电池片的光衰不只大,并且不均匀,形成光伏电池组件内部以及光伏电站组串和阵列中的失配,然后进一步削减了单晶光伏体系的发电量。
咱们欢迎光伏界的同行们供给更多的户外实测数据。为防止‘自说自话’,科学牢靠的数据应该满意以下条件,
1. 从不同厂家的归一化发电量来看,多晶光伏组件比单晶均匀高2.2%。2. 从同一厂家归一化发电量来看,多晶光伏组件比单晶均匀别离高2.9%(Sungrid)和2.4%(BP Solar)。3. 更高的初始光致衰减(LID)或许是形成单晶光伏发电量偏低的根本原因,也或许还有其他机理,六到八年仍不能康复。4. 光伏业界应立即出台新的规范,加严测验硅片的氧含量,以及电池片和组件的‘初始光致衰减’,即Light Induced Degradation (L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