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多数光伏企业半年报出炉,企业在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产能、出货量等也水落石出。其中,光伏组件出货量是重要看点,不仅能反映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能反映出终端的需求变化。 图片来自:维科网光伏 晶
8月20日,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此次IPO标志着中国光伏行业又一细分领域龙头正式登陆国际长期资金市场。 光伏电池片领域“小巨人”
2025年8月8日,权威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光伏电池片出货量排名。通威股份、中润光能、英发睿能位居前三,捷泰科技和爱旭股份位居第四和第五名。 图片来自:In
据光伏龙头厂商2024年报和第三方统计数字,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Top10企业合计出货量达到513.891GW。其中,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4家出货量合计324.667GW,占Top10企业总出货的63.17%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光伏制造大国,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Top10清一色都是中国光伏组件厂商。同时,在最能衡量组件厂商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累计出货方面,中国光伏组件厂商也全球前列。 晶科能源是全
导语:下一轮光伏龙头白马,唯有BC。 在近期的一场全球光伏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教授在演讲中表示 “抓住BC电池发展机遇的企业,有望成为下一轮行业洗牌后的龙头企业
随着2024年报季落下帷幕,各大光伏组件厂商2024年出货量也公布于众。综合官方数字,晶科能源以92.9GW的组件坐上了2024年全球组件销冠宝座。 排在次席的是隆基绿能,其2024年组件出货量达到82.32GW;晶澳科技排名第三,出货量为79.447GW;天合光能排名全球第四,出货量超70GW
2月17日,PV InfoLink发布2024年前五大光伏电池片企业出货排名,五家企业全球总出货量为162.8GW。其中,PERC电池片累计出货约53.5 GW,TOPCon电池片累计出货达109.3GW,占总出货量的67%
2024年,光伏组件企业深入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组件出货量大多保持稳定增长。维科网光伏从多渠道调研光伏组件企业出货量数据,最终整理出前15名企业出货量数据,供各位参考,最终数据以企业公布数据为准
1月10日,太阳能(000591)发布了光伏行业首份2024年业绩预告,标志着2024年报季已经不远了。1月12日,PV-Tech则发布了最新的《2024全球Top10光伏组件供应商排名》,得益于国内光伏装机爆发式增长,中国光伏组件厂商丝毫没有悬念包揽了组件供应商前十名
作为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核心力量,太阳能光伏已进入深度调整期。面对变革与机遇并存的2024,华晟凭借精准独到的战略布局和技术驱动的一马当先的优势,在行业浪潮中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在2024的最后一个月,华
11月23日,爱旭股份发布投资者活动记录表。对投入资产的人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其中,明年BC组件出货量的情况、电池的出货量情况预计怎么样?BC电池是否计划外销?爱旭股份表示:目前公司已投产的BC产能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2024年进入了翻篇倒计时,光伏“卖板子”厂商年终答卷差不多已经定格。 今天,我们在透析2024全球组件出货Top10排行榜前,“三言”、“二拍”先简单了解一下
伴随天合光能业绩发布会披露第三季度组件出货约16.5GW,至此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和天合光能为首的组件F4的出货排名正式落定。 以2024三季报出货量数字为口径,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晶科、晶澳、隆基和天合的组件出货继续处在明显的领跑位置
进入11月,各大光伏企业三季报已全部发布。经维科网光伏整理各企业财报及调研数据,统计出2024年前三季度光伏组件出货量排行榜。总的来看,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四大组件企业累计出货量约2
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锁定2024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Top4后,继续巩固全球光伏组件累计出货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 据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2024中报披露,截至2024上半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三方机构Infolink发布的2024年H1电池片出货榜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上半程的争夺中,中润光能凭借“捡漏”老挝市场,荣登电池片出货榜全球第一
对于光伏组件厂来说,一年一度的全球组件出货Top10排行榜宛如央视春晚,很多企业都想在这个最体现厂商总实力的榜单上露把脸。 全球组件出货Top10排行榜的门槛并不低,就像是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一轮又一轮淘汰赛,有些选手很努力,但最后只是给了陪太子读书的戏份儿
今年以来,面对光伏行业供需关系变化,产业链价格波动的挑战,光伏头部老牌企业晶澳科技保持战略定力,发挥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带动电池组件出货量同比大幅度增长。据其半年报披露,晶澳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
2024中报季尘埃落定,主流硅片、多晶硅厂商H1出货答卷公诸于众。 硅片出货方面,单晶硅片龙头TCL中环在2024半年报中披露,2024年1-6月公司出硅片出货约62GW,同比增长18.3%,硅片综合市占率23.5%,居于行业第一
回顾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已进入拉锯战,也对企业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市场的认可,则是企业赢得这次拉锯战的最大底气。经维科网光伏整理各企业半年报及调研显示,上半年头部企业组件出货量均有所上涨。第一梯队的四大企业出货量超过147GW,前十名企业出货量超过227GW,同比增长近40%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生存压力,即便是行业龙头也在盈亏线上苦苦挣扎,经过了此前一季度和业绩预告的铺垫,市场对光伏企业业绩情况已有心理上的准备,但随着半年报一一披露,每一家公司详细情况又有不同
8月30日晚,晶科能源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472.51亿元,同比下滑11.88%;归母纯利润是12亿元,同比下滑68.77%。在产业链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的上半年,持续保持盈利,再次展现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领先优势
8月30日晚,晶科能源(688223.SH)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面对全球光伏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价格波动的挑战,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全球布局和数字化转型等多重优势,在2024年上半年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经营韧性
龙凤四年,朱元璋接连遭遇失利,遂拜访隐士朱升,获一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近期,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多数业内企业面临着与彼时朱元璋一样的情况。但在其中,晶澳科技似乎掌握了“高筑墙、广积粮”的精髓,一直表现稳健
PREFACE 编者按 2024年上半年,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特斯”),总营收219.58亿元,归母净利润12.39亿
近日,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2024上半年电池片出货排名。其中,2023年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的中润光能跃居第一、捷泰科技从第四提升至第二、通威股份排名第三、爱旭股份和英发睿能并列第四
PREFACE 编者按 8月5日, InfoLink发布2024年上半年电池片出货排名榜单。据排名显示,全球电池片出货在上半年形成新的格局
2024年8月5日,权威机构InfoLink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电池出货榜单中,英发睿能凭借其深厚卓越的技术底蕴与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在行业中再度大放异彩。英发睿能在电池出货量方面稳扎稳打,成功挺进前五,位列第四;在N型TOPCon电池出货领域更是一骑绝尘,勇夺前三
高担保高负债下的风险 作者 胜马财经刘孝 编辑 欧阳文 时间过去近4个月、股价累计下跌25%之后,投资者才等来协鑫集成(002506)姗姗来迟的回购
如果说年度出货量是一家光伏组件厂商交出的期末答卷的话,那么累计出货量则是一家厂商交出的历年总成绩单,是衡量厂商总实力、品牌实力、品牌底蕴的另一硬指标。 伴随着2023年报季的落幕,各大厂商的2023年度出货榜、2024年一季度出货榜皆已落定,各大光伏组件厂商累计出货量同步浮出水面
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供需的格局发生显著恶化,各环节产品价格波动下行趋势显著加大,光伏企业均承受着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爱旭股份(600732.SH)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1.70
2023光伏年报季已落下帷幕,主流光伏组件厂商2023年出货量、2024年一季度出货量、2024年出货预期等关键指标亦已出炉。2023全年出货量方面,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通威股份位列全球前五
随着2023年报披露截止日到来,2023年各大光伏上市公司组件出货数据也都悉数公之于众。 出货量方面,晶科能源78.52GW出货排名全球第一,隆基绿能以67.52GW出货排名全球第二,天合光能以65
2023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Top10排行榜早已尘埃落定,晶科能源时隔3年之后重夺全球组件出货冠军宝座,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丝毫没有悬念排名全球前四。 虽然最终的排名还是以2023年报披露数据为准
3月21日,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度业绩情况说明的公告。在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营业摘要中,晶科能源控股提到:凭借在N型TOPCon技术、全球化运营和一体化产能等优势,2023年全年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76.4%达78.5GW,位列行业第一
3月20日,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总市值超240亿元的光伏龙头横店东磁透露了该公司2024年的光伏业务展望。该公司CEO何悦明确说,公司今年光伏出货目标定为15GW,其中海外市场将占据七成份额
3月12日晚间,光伏跨界“黑马”钧达股份发布2023年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57亿元,同比增长60.90%;实现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3.77%;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