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分析
来源: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5-10-17 14:27:15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10月9日,《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行情报价秩序的公告》发布,“反内卷”行情爆发。据中研网了解,预计有重要政策将发布,行业反内卷将有新进展。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发布一份关于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通知文件。

  10月9日,《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行情报价秩序的公告》发布,“反内卷”行情爆发。据中研网了解,预计有重要政策将发布,行业反内卷将有新进展。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发布一份关于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通知文件。

  政策解读:相关主管部门或将在近日发布加强光伏产能调控的专项文件,行业治理从价格端向供给端纵深推进,一场旨在破解“增产不增收”困局的结构性变革已然启动。

  此次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光伏产业长期“内卷”积累的深层矛盾。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当前光伏全产业链年产能已超1100GW,而2025年全球乐观需求仅为600GW,中国需求约250GW,产能规模达到全球实际的需求的1.8倍。

  据接近主管部门的业内人士透露,文件将明确对全产业链现有产能实施开工率限制,并严禁新增产能,通过供给收缩推动供需平衡尽早实现。这一举措与10月9日的价格治理公告形成互补。

  中研普华认为,供需失衡叠加产品同质化,导致低价倾销、虚标功率等乱象频发,部分企业陷入“赔本赚吆喝”的恶性循环,既削弱了技术创新动力,也带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从行业发展逻辑看,此次“反内卷”政策并非简单收缩规模,而是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

  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中游电池片和组件制造、下游电站建设和运营三大环节,涉及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核心环节,形成完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

  上游主要涉及光伏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是产业链的基础;中游聚焦电池片和组件的制造,是技术迭代的核心;下游涵盖电站建设和运营,是应用端的延伸。

  光伏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中游的组件制造以及下游的电站应用等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上游为中游提供原材料:光伏产业链上游最重要的包含硅料、硅片、电池片等原材料的生产。硅料是光伏产业链的基础,其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着后续环节的生产。硅片是由硅料经过拉棒、切片等工艺制成,是电池片的重要原材料。电池片则是将硅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使其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中游的组件生产提供核心部件。

  中游将上游产品组装成组件:中游环节主要是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逆变器的制造。光伏组件是将电池片、玻璃、EVA膜、背板等原材料通过封装工艺组装而成,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逆变器则是将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便于接入电网。中游企业要根据上游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和下游市场的需求,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下游需求带动上游和中游发展:下游主要是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包括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下游企业通过采购中游的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设备,建设光伏电站,并将所发电量接入电网或直接供用户使用。下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上涨的速度直接影响着中游组件制造企业和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如果下游市场对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旺盛,将带动中游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对上游原材料的采购量,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了能源转型方向,要求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各能源央企也纷纷制定目标,加大对风电、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投入,如华能集团计划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

  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

  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其中集中式光伏1.59亿千瓦,分布式光伏1.18亿千瓦。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86亿千瓦,同比增长45%,其中集中式光伏5.1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3.75亿千瓦。

  据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从营收来看,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和通威股份的营收规模相对较大,均超过400亿元,阳光电源凭借40.33%的同比增长率表现较为突出。而阿特斯的营收规模比较小,为210.5亿元。

  从净利润角度看,只有阳光电源和阿特斯实现了盈利,其中阳光电源净利润达78.3亿元,同比增长55.14%,盈利情况最佳;阿特斯纯利润是7.38亿元。其余四家企业均出现亏损,通威股份亏损幅度最大,达 61.02亿元。

  头部企业优势凸显,但行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压力。光伏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巩固市场地位。例如,2024年光伏设备(申万)行业归母纯利润是-266亿元,同比下滑127.13%,反映行业整体亏损,但头部企业如阿特斯等在高毛利区域份额领先。

  中国厂商主导全球市场,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但海外企业加速追赶。预计2025年中国光伏设备出口占比突破55%,东南亚、中东非成新增长点。

  2025年9月至今,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实力与项目经验,在海外市场接连签下多笔GW级重大订单,覆盖光伏电站总承包、组件生产基地建设及组件采购等领域,沙特、伊朗、巴基斯坦等中东及南亚市场成为合作焦点,各大企业已签署近25GW海外大单。

  更多报告内容点击: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上一篇:我的茶园红包版

下一篇:高端访谈

  米乐体育 版权所有©2005-2022    
  备案号:赣ICP备20008739号-1